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科技引领 创新制胜

2024-09-01公司动态

科技引领 创新制胜(图1)
科技引领 创新制胜(图2)

2024年8月19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手捧红彤彤的“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荣誉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新和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王智彪难掩喜悦。

除此之外,在这次大会上,“芳炔多官能化研究及应用”等24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桥梁内在病害磁学诊断新技术”等7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技术发明奖;“星地多域融合智联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7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两名外国专家荣获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科技引领,创新制胜。受到表彰的“硬核”创新成果在各自领域“大展拳脚”,成为重庆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梳理此次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各获奖项目,一个特征显而易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AITO问界系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由重庆大学、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公司、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而成,其高性能车载AI智能计算平台打破了国外封锁,实现自主可控;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严重致病菌疫苗关键技术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由陆军军医大学、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该项目创立多维靶标系统发现和理性设计关键技术,研发系列疫苗产业化工艺开发关键技术,突破了细菌疫苗高质量产业化生产技术瓶颈……

“此次获奖项目中,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相关项目有70项,占比71.4%;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项目有62项,占比63.2%,有力推动创新主体聚焦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合作也不断深化,占比达到56%。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重庆的特色之处,也是重庆的优势所在。

近年来,重庆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塑造创新突破点,深入开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科技攻关行动,积极推动科技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速打造“西部标杆”——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121项,实施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4项,推进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布局解决关键技术问题693个。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2.2万家、累计6.5万余家,增长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余家、累计8400余家,增长19%。今年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8%、占比34.2%,16个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占全市40%以上。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设技术转移研究院,重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提质发展6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加快建设明月湖科创基地等大型孵化载体。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75.6亿元、同比增长34.8%。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巴渝大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集聚成势。

科技引领 创新制胜(图3)

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力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成立不到10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变身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涉农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这家企业就是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的重庆三杰众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短时间便结出硕果,得益于“挖潜”。

纵观我国科技创新版图,北有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东有上海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西部迫切需要成渝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重庆的创新创造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此,近年来,重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力——

4项改革被纳入“三个一批”重大改革,建立“一图一表一报告一评价”工作体系,5大攻坚24项任务、26项关键举措、59个核心指标全速推进;

推进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组织改革,组织实施“5+8”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企业主导科技攻关新局面,企业牵头项目数量、获得财政资金、投入资金占比均超70%;

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构建规模化、市场化的综合性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探索成果代管、股权代持,推动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优化种子基金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开展“创新贷”改革试点,引导社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精心布局、务实行动,让一大批具有“硬核”科技的“重庆造”创新成果不断问世:今年6月,重庆6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涵盖生命健康、土木建筑、先进材料、交通运输、地下工程等多个领域。这当中,既有“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了重庆科技创新显示度。

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八、保持西部第一。

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大力引育科技人才队伍

坐落在重庆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诞生了免疫病理基础研究、数字病理设备、病理人工智能诊断等多项首创成果。

“金凤速度”的背后是人才。目前,金凤实验室入驻科研团队40个,其中院士团队5个、国家级人才33名,到位全时科研人员412人。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的创新,是智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此次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蒋建新,长期致力于创伤与野战外科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军队“2110”工程和“双重学科”建设项目,显著提升了多发伤、复合伤为代表的危重伤救治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有力提升了重庆科技创新辨识度。过去36年,王智彪带领团队致力于高强度聚焦超声原始创新领域研究,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聚焦超声设备海扶刀?,实现隔空打“瘤” 。“这次获奖,既是对我们创新成果的肯定,也是鼓励我们继续创新、加快发展的动力。”王智彪激动道。

大会嘉奖突出贡献者、礼赞技术创新企业,不只是致敬攻坚克难的攀登、致敬敢于突破的精神,更是激扬自立自强的豪情、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重庆把人才强市作为首位战略来抓,拿出“来了就是重庆人”的满满诚意,发布“招贤令”、广撒“英雄帖”:接连开展大规模引才活动,在全国重点高校巡回引才;加快 “满天星”行动计划引育人才;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县、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国有企业“五大人才发展指数”;启动“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和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等。“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12月,重庆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30万人,人才密度居西部第一,国家级科创平台达到105个,69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

这还不够。

此次大会指出,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协同发力,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此,要深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渝跃行动”重大引才机制,迭代升级新重庆引才计划,升级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壮大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青年创新人才,强化人才激励使用,建强建优战略科创人才队伍,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

未来之城,成在科技、赢在创新。可以预见,随着系列举措落地落细,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必将转化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发展胜势。


服务热线:184 0689 996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第三系列
第四系列
第五系列
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电话:184 0689 9962
手机:184 0689 9962
邮箱:admin@youweb.com
传真:184 0689 9962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7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P**********